中国古代八大名窑
八大名窑是汉族传统陶瓷烧制工艺中的艺术珍品,汉族劳动人民生产的瓷器,继唐代“南青北白”的格局确定之后,到了宋代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,窑口繁多,新的品类也不断出现,最终,在众多的窑口中,八大窑系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貌,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。这八大名窑分别是:越窑、耀州窑、龙泉窑、定窑、磁州窑、钧窑、景德镇窑和建窑。
1越窑
越窑分布于浙江宁绍平原。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、余姚、慈溪、宁波等地。自东汉开始生产,经三国、两晋、南朝、唐,一直到宋,延续千余年。主要特点:主要生产青瓷。 宋代越窑在胎釉制作上与五代无大异。北宋的造型更加精巧,装饰方法很多,细线划花装饰比较普遍。对周边窑口影响较大。
2耀州窑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黄堡镇。创烧于唐代,五代宋初受越窑影响专烧青瓷。宋金时期是极盛时期,金末走向衰落。主要特点:北宋早期,胎青灰色,釉青中闪黄。碗多素面。中期釉色趋于稳定,瓷胎变薄,釉匀,产量大。造型多样,装饰有印花、刻花、“半刀泥”最具特点。纹饰多为花卉。晚期胎釉造型与中期无异,胎更薄,器形更小,纹饰满,质量提高。金代质量有所下降。
3龙泉窑
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,始烧于五代,一直到清代才败落。五代时受越窑影响烧青瓷。瓷胎胎土致密、玻璃质感强,胎色灰白釉色水青。装饰有细线划花。南宋时发展出白胎青瓷(主流)和黑胎青瓷(紫口铁足为其特征)。
4定窑定窑的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。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,经五代、宋金成为庞大的白瓷体系。主要特点:胎质薄而轻,胎色白色微黄,较坚致,不太透明,釉呈米色,施釉极薄,可以见胎。器形多为碗、盘、瓶、碟、盒和枕,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、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。发明了覆烧法。
5磁州窑
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,创烧于北宋中期,并达到鼎盛,南宋、辽金元、明清仍继续烧制。主要特点:主要生产民窑器,产量大,不乏精品。品种有黑瓷、白瓷、绿瓷、彩绘瓷等。装饰方法主要为剔划花和釉下彩绘,形式多样。
6钧窑
钧窑在河南省禹县,创始于唐代,历经宋、金至元代。主要特点:胎质细腻,釉层较厚,釉色有玫瑰紫、海棠红、茄子紫、天蓝、胭脂、朱砂、还有红蓝窑变。器型以碗盘为多,但以花盆最为出色。“蚯蚓走泥纹”是其一大特点。
7景德镇窑
景德镇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。始烧于五代,至今仍在烧造。主要特点:不同时期烧造品种不同,但瓷器质量较高。代表为宋代青白瓷,明清青花等。
8建窑
建窑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。始于晚唐,盛于宋,而衰于元。主要特点:烧制青瓷、黑釉瓷、青白瓷等。黑瓷为最。器形以碗(盏)最著名。装饰主要是各种窑变,也有其他精美装饰。